主管:张家界市委宣传部   主办:张家界日报社    张家界市唯一新闻门户网
我要投稿| English| 한국의| ภาษาไทย| Japanese|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您的位置: 首页 >  千城频道> 资讯动态 > 正文

中俄企校联合发表首篇工程建造成果论文 献礼中俄科技创新年

2020-07-16 20:26:212  来源:人民网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人民网莫斯科7月16日电(记者张晓东)2020年6月由中建一局和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联合撰写的论文《BIM技术在欧洲古建修复工程中的应用》在俄罗斯国际学术期刊《工业和民用建筑》今年第六期上发表,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副校长普斯多夫加尔、高级研究员阿达姆采维奇,中建一局中共“六大”会址修复项目工程师袁文岑、朱蓉蓉为主要作者。这是中俄企校联合在俄罗斯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首篇工程建造成果论文,也是为中俄科技创新年献礼。

    据普斯多夫加尔介绍,BIM技术的核心是一个计算机三维模型数据库,可应用于工程测绘、设计、建造和运维等工程建造的全生命周期,推进工程建造上下游各企业间的高效沟通和交流,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2015年前,BIM技术在俄罗斯还未广泛应用,在古建修复类工程中的应用次数更为少见。

    《BIM技术在欧洲古建修复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以中共“六大”会址修复工程为成功案例,总结了BIM技术在传统欧式古建修复中的应用成果。正是这一技术在“六大”会址修复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应用,有效解决了工程建造中结构修复、装饰装修、机电安装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难题,项目团队只用293天就完成了中共“六大”会址全部修复任务,比计划提前10天竣工,创造了俄罗斯古建修复的“第一速度”。

    中共“六大”会址原为俄贵族庄园主楼,位于莫斯科市圣三一行政区五一村,始建于1827年,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期间这座古建经历了多次火灾,损毁严重,要在不到一年时间“修旧如旧”、精准复原,难度很大。

    袁文岑表示,2015年9月中建一局获得施工许可时,离计划竣工时间只剩不到300天,又正值俄罗斯进入冬季,按属地管理要求须停工5个多月。“最大的难题不只时间,还要在没图纸、只有废墟遗址的情况下收集可实现精准复原的各类建造数据。”面对挑战,中建一局特别组建了BIM团队,应用国际领先的古建修复三维扫描技术解决上述难题。会址建筑的穹顶是俄罗斯古典弧形建筑,结构复杂,团队建立了穹顶结构BIM 模型,将模型进行3D打印交由厂家制作成实物模型,用于现场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定修复实施方案。

    《工业和民用建筑》期刊是1923年创办的科学、技术和生产领域的国际性学术期刊,德国、芬兰、波兰、捷克、白俄罗斯、立陶宛、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等多国科学家和学者在期刊上发表论文。在期刊创办85周年之际,俄罗斯工程院授予期刊俄罗斯最高工程奖——“工程荣耀勋章”。

    中建一局2005年进入俄罗斯市场,15年间先后建造完成欧洲钢混结构第一高楼——俄罗斯联邦大厦A 塔、中国政府在独联体国家和东欧地区设立的第一家多功能文化中心——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中国在欧洲的第一个境外鲁班奖——圣彼得堡斯多克曼涅瓦商业中心、俄罗斯古建修复“第一速度”——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首个优质工程奖——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等一项又一项质量过硬、广受赞誉的工程项目,成为中俄世代友好的见证者。

分享: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闻评论(共有 0条评论)
OA办公系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会员中心| 帮助文档 | 商务合作 | 百度新闻地图| BaiduMap|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管单位:张家界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张家界日报社 Copyright ©2005-2011 www.zj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张家界新闻网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号:湘B-20080013 ICP备案信息:湘ICP备11006152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湘20100035
本网站所有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家界新闻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