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张家界市委宣传部   主办:张家界日报社    张家界市唯一新闻门户网
我要投稿| English| 한국의| ภาษาไทย| Japanese|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您的位置: 首页 >  千城频道> 名家风采 > 正文

从吴昌硕到丰子恺,大师们缘何都爱画端午?

2020-07-09 22:22:362  来源:人民网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西晋《风土记》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这是“端午”一词最早的出处。它起源于我国,最初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从而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吃枇杷,喝雄黄酒等习俗。 很多国画大师都有关于端午主题的画作。

      其中,艺术大师吴昌硕就特别钟爱这个节日,并留下多幅相关画作。《端阳即物立轴》收录于《吴昌硕全集》。画面上写有:“榴红蒲草活,艾绿枇杷鲜。不画三足蟾,诗以补其全。诗成赏端阳,商略明泉煎。大聋时年八十有三。”画中,端午时节的石榴、蒲草、艾草、枇杷等物均入画中。

      端午景图轴 吴昌硕

      《端午景图轴》收录于《故宫藏吴昌硕书画全集 绘画 一》,是吴昌硕于光绪年间所作,上面题有“光绪岁甲辰端阳即景。吴苦铁”。

      端阳嘉果图轴 吴昌硕

      创作《端阳嘉果图轴》时,吴昌硕已经75岁。他在上面题写了“端阳佳果熟熏风,色似黄金不救贫。曾伴榴花作清供,馋涎三尺挂儿童。穷误作贫,老缶自检。戊午先重阳四日客海上去驻随缘室,吴昌硕时年七十五。黏壁自赏极似李复堂老年笔意。缶道人又记于禅甓轩。”该画作收录于《吴昌硕作品集》。

      端午画虎立轴 吴昌硕

      另一幅《端午画虎立轴》也作于光绪年间。“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予不善此,泼墨作真虎状,对饮一斗,用辟百邪。光绪丁酉端阳,昌硕。”

      张大千1923年作端午主题画《五瑞图》 ,上书:“癸亥五日,仿石涛和尚画法,奉少白老长兄清玩。大千弟爰,时闲客虎林。”有意思的是,时隔半个多世纪后的1979年,他又作《端午习俗》。这次题的字是:“雄黄大蒜千年俗,簪艾悬蒲万户欢。祗有老夫枵腹坐,画符吓鬼近来难。古来午日俱画赤灵符,今无复见矣。六十八年午日戏作,八十一叟爰。”

      端阳即物立轴 吴昌硕

      齐白石1953年所作的《端午美味图 》中有雄黄酒、咸鸭蛋、粽子、荔枝、樱桃等,都是端午节应景之物。白石老人以少胜多,以寥寥几笔将之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有酒温果鲜之感。

      擅画生活烟火气的丰子恺创作过多幅《买粽子》和《吃粽子》的漫画。据说朱自清在看了丰子恺《买粽子》的画后说:“上海也不曾委曲你,瞧你那买粽子的劲儿。”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龙舟竞技图轴《龙舟竞技图》纵75.1厘米,横120.5厘米,为清朝人士所作。《龙舟竞技图》写实地描绘了江南地区端午时节龙舟竞赛的热闹场景。画面中,远处山峦起伏,近处江面平阔,江中参加比赛的龙舟,装饰华丽,旗帜、锣鼓等一应俱全。船上的水手排列整齐,动作一致。除龙舟外,江面上还停有各式船只,坐满了前来观看助兴的游人。岸边的亭台水榭中也有不少观看比赛的人群。

      除了国画大师们喜欢以端午作主题创作外,清朝著名宫廷画家郎世宁也曾用西方油画语言绘制过《午瑞图》。该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一幅近似于欧洲静物画的作品。画面中,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图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画是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而绘制的。虽然画面没有落年款,但根据清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此图应作于雍正十年(1732年),属郎世宁在中国的早期作品。

分享: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闻评论(共有 0条评论)
OA办公系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会员中心| 帮助文档 | 商务合作 | 百度新闻地图| BaiduMap|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管单位:张家界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张家界日报社 Copyright ©2005-2011 www.zj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张家界新闻网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号:湘B-20080013 ICP备案信息:湘ICP备11006152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湘20100035
本网站所有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家界新闻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