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张家界市委宣传部   主办:张家界日报社    张家界市唯一新闻门户网
我要投稿| English| 한국의| ภาษาไทย| Japanese|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您的位置: 首页 >  千城频道> 华声慈善 > 正文

成就感源自群众的幸福感

2020-07-22 16:40:582  来源:人民网 张家界日报社微信
      2012年,我到魏县郝中村驻村扶贫,于2014年完成了阶段性扶贫任务。我本以为就此结束扶贫,可离开后才发现,心中对乡亲们的深情难以割舍。2016年,我主动申请,来到前杨村,开始了第二轮驻村扶贫。2018年驻村干部轮换时,我又一次申请,开始第三轮驻村。

      2016年3月,我初到前杨村,发现空闲宅基地和残垣断壁随处可见,村两委办公场所外遍地枯草落叶,门窗不全,屋里霉味刺鼻,尘土老厚,还有老鼠窜来窜去。虽说有心理准备,但这样的场景还是让我吃惊。一开始,村民对我并不信任。就连老支书都说:“你们城里人能受得了这个罪?把被子放下,该回哪回哪去吧。”我没有走,而是支锅架灶,发誓要在这儿干出个模样。

      为摸清村里情况,进村第二天,我入户走访,问村民所难所需;第三天,找来一辆三轮车,带着村里党员清理道上积存多年的垃圾,整整拉了70多车;第七天,邀请县医院专家到村义诊;随后,筹措44万元资金,开始硬化出村道路……

      有的村民家确实困难,我们实施重点帮扶。60多岁的宗国喜身体不好,爱人有残疾。他家住房摇摇欲坠,因为穷,刚上大学的女儿正考虑辍学。我听说后,连夜走访劝解: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借助危房改造政策,我帮老宗盖起了3间新房,购置了家具、家电,为他老伴办理了残疾人补助,他女儿获得“雨露计划”扶贫教育补助。老宗现在逢人就说:“是扶贫干部为俺家改了穷命啊!”

      前杨村留守妇女多、老人多,如何发展产业?与村两委商定后,我们发挥“致富能人”效应,激活村里一池春水。村民王红勇是养鸡专业户。我多次到他家做工作,动员他扩大规模,招收贫困群众到鸡场打零工,并传授技术。贫困户张翠萍、宗向朝在他的养鸡场帮忙,每月增收上千元。同时,我们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购置了22台缝纫机,建起服装加工厂,吸收10多名贫困群众和留守妇女就业,人均月收入增加1200多元。

      有了致富路,群众跟着走。现在,前杨村已形成一个以养鸡为龙头,以光伏发电、扶贫微工厂为基础,蚂蚱等特色养殖,金银花、李子、黄金梨等特色种植为有效补充的产业集群,村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2019年的近6000元。村集体收入也实现了零的突破,达到年均5万元左右。

      8年驻村扶贫,我先后筹资2200多万元,帮助两个村顺利脱贫摘帽、200多户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这期间,我也曾犹豫过,但转念一想,我当初为什么来?不就是为了与群众靠得更近吗?成就感源自群众的幸福感。坚守住初心,绝不半途而废,才能真正帮助群众把贫困的帽子甩掉,走上小康幸福路。  

分享: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闻评论(共有 0条评论)
OA办公系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会员中心| 帮助文档 | 商务合作 | 百度新闻地图| BaiduMap|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管单位:张家界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张家界日报社 Copyright ©2005-2011 www.zj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张家界新闻网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号:湘B-20080013 ICP备案信息:湘ICP备11006152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湘20100035
本网站所有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家界新闻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